白爾雅、賴婉琪/「六年之癢」?──同婚六週年,那些伴隨結婚而來的種種
白爾雅、賴婉琪/「六年之癢」?──同婚六週年,那些伴隨結婚而來的種種
https://bit.ly/3I2mnnc
2019年5月,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隨著人們歡欣鼓舞慶祝同志婚姻制度化,也有不少同性伴侶踏入婚姻之後,在親密關係、婚姻決策、家庭動態上遭遇種種變化。
學者形容,在同婚合法六年以來,這條婚姻平權之路走得「又癢又痛」。很癢,是因為婚姻在今日的台灣仍被塑造為終極幸福的圖像,有其神聖性,是一個實踐關係的承諾;「很痛」,是因為婚姻仍然是一種特權,有些人無法進入這個制度,或在意圖進入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有人結婚,是因為認為國家與法律能承認我們的關係,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有人結婚,是思考到法律附隨而來的權利與福利,期待能讓伴侶成為孩子的合法家長,也期待能夠體驗過去專屬於異性戀已婚者的種種「福利」。但同志結婚可能是驕傲現身,也可能會引來非必要的壓力與關切,形同被迫出櫃。
結婚之外,離婚更常面臨難以言說的掙扎:背負著「不珍惜得來不易的權利」的指責,也擔心讓反同者看笑話;有人因此選擇隱忍,有人則在婚姻破裂後反思對婚姻的想像與社會期望。
引入跨國情境,婚姻更不是「想結就能結」,政治、經濟與文化限制成為層層關卡,疫情期間的分離、簽證不穩、國籍階級落差,唯有擁有足夠支持與資本的同志伴侶,才可能踏過重重政治與行政阻礙,步入婚姻。
「幸福」、「愛」與「平等」顯然並非因為同婚合法化就一蹴可幾。邀請您閱讀全文,共同批判制度,看見那些伴隨結婚而來的新發展與新挑戰。
*本文整理女學會五月份舉辦的性別學術交流論壇「『六年之癢』:同婚六週年的研究發想!」點此閱讀全文👉🏼https://bit.ly/3I2mnnc
——-
*女學會x 報導者 The Reporter合作規劃 #性別有事 專欄,撰稿,記錄性別研究大小事,回應國內外在性別議題上出了什麼事,努力每月一更、促進台灣當代社會性別議題新陳代謝。「性別有事」典自著名哲學理論家茱蒂絲・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經典著作《Gender Trouble》,不僅討論圍繞著「性別」的相關議題和事件,有時也會對「性別」概念與知識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