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請不要祝我母親節快樂〉一文⊙何懷碩

⊙何懷碩

母親節人間副刊有〈請不要祝我母親節快樂一文,作者是一群「具有母親身份的」各領域的「研究者」。她們組織了一個「討論母職的讀書會」(網站叫「母職狂想曲」),「因為感受到做母親的苦」,「想以我們的專長來探索、並解開母親身份的奧祕」。

文章引發我的好奇心,但讀後非常失望。

該文所訴說「母親的苦」,讓人覺得這些「母親」似乎有點自私、褊狹、懶惰、小題大作,以及對現實人生的真相缺乏認識,所以很難使讀者共鳴與認同。

歷史上女性母親所遭受不公平、不合理、不人道甚至荒謬、殘酷的事實,及造成那些事實的所謂「社會建構」的成因,已有極多研究、論述和批判。當代台灣社會的女性母親還>有哪些痛苦,自當得到繼續的關切。但這群「母親」訴說的內容,無法激起同情與關切,也就無法產生對「請不要祝我母親節快樂」這一憤慨語句的共鳴與認同。

她們說「整體而言,這一代的母親較上一代向前進了兩步(社會、經濟地位的改變),但同時也倒退一步背負了更多的負擔。」這段文字若所言為真,則「整體而言」,當代母親(女性)已擺脫了千古以來婦女悲哀的命運?所進的「兩步」是具體、重大,而且強有力的變革,而倒退的「一步」(「背負了更多的負擔」)都是含糊空泛的,而且根本不是母親(婦女)獨有的痛苦(「負擔」)。

而且若前「兩步」為真,則婦女的「負擔」也不可能比前「更多」。難道她們不承認千古婦女的災難最重要的原因來自婦女經濟上不能獨立自主與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嗎?如果此兩個重大「惡因」已經消除,怎麼可能反而背負比從前「更多的負擔」呢?不論她們所言「更多的負擔」是心理上的或者事實上的,難道只有當代的母親才有的背負嗎?當代父親豈不也可以說「不要說祝我父親節快樂」?如果父親、母親皆不快樂,那麼,青少年、子女又何嘗普遍快樂?(伊甸問卷少年學生有自殺念頭者、苦悶、徬徨者更不在少數。)

如果現代社會所有人都不快樂,母親的不快樂就不能歸咎於社會特別苛待「母親」。事實上,古今現實人生不分男女時常感受不快樂,所謂「人生苦」,原是千古的問題。把一切人普遍的局限性與痛苦誤認為「母親」獨有的苦,當然只能說是對人生真相缺乏認識。每個人都要面對如何追求快樂與幸福的大苦惱,又豈只「母親」?當然,社會制度應如何完善(如文章所說的「有薪資的育嬰假、父親的陪產假」等等),那是可以討論,可以建議、呼籲的,但現在社會,在這方面比從前不是大有改善了嗎?要求繼續追求更合理的社會制度是對的,但是這是造成今天所有「母親的苦」的最重大原因嗎?豈不有點小題大作嗎?

這一群「母親」最大的抱怨似乎是「在事業成就和家庭孩子之間」的矛盾,以及自我的自由(「即使只是企求有自己的一點『私生活』暫時拋下孩子去從事自己的社交生活或娛樂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被剝奪或受限的不滿。

然而,這也並非「母親」才有的痛苦。凡願意結婚,並且生兒育女的男女雙方,一樣要為這一個選擇付出相當的代價(當然,這個選擇也使男女雙方因之得到單身男女所得不到的多種好處)。如何協調事業與家庭子女兩者的矛盾,如何承受、化解自我的自由因家庭子女而有的限制,需要智慧以及加倍的勤勞。天下沒有盡揀便宜的可能。懶惰的人不必期望有什麼「事業」,懶惰的人更不應有「家庭和子女」;既然想兩者兼得,自然要甘願付出更多辛勞努力,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至於這一群「母親」指控「社會是如何漠視、甚至懲罰母親」所說的許多,更令人覺得小題大作。就以懷孕有關的訊息和知識,我們社會缺乏嗎?這一群「專業研究者」的母親,若感到有人會「被錯誤的教導」,為什麼不提供正確的訊息和知識給沒有受高等教育的其他母親呢?

我們社會今天對母親女性必還有許多不合理,不公平,不周到的「政策和社會制度」,需要提出來檢討、改進。很遺憾,這一群母親所說的使人大失所望。她們一方面將人生普遍的侷限與辛苦,當作母親獨有的苦,另一方面所指控的,卻又已是今天大致已不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她們沒有挖掘出更深刻的,或者更新的問題。她們的抱怨,連對母親性懷有深切敬意與同情心的人也難以共鳴,這是很失策的。

此外,該文使讀者覺得這群「母親」缺乏悲憫之心。因為她們所抱怨的既然是男女共有的痛苦,在這方面,就應對與她們共同經營「家庭子女」生活的男性也應有同樣的體諒。而且,她們已是天之驕女而不自知,也不自感欣慰。所以,難免讓人覺得有點自私、褊狹。在現實社會中,有多少母親女性像她們一樣?具備這樣優越的條件:教育水平與另一半相當;在社會有地位(「社會學、教育、傳播、醫學、資訊管理等領域的研究者」,可知不是專家、教授便是高級白領);經濟上獨立自主,不必仰「人」鼻息。事實上,這一代的母親,在社會、經濟地位上獲得獨立、平權的母親並不普遍(所以,她們文章中所言不具普遍性的「真」),她們尚且有這些苦與抱怨。為什麼她們不能為地位境況大不如她們的更廣大的母親設想?為什麼不去了解大多數的母親目前的痛苦是什麼?並指出痛苦的根源與改進的良策是什麼?

「紅嬰仔」一書未讀過,但該文對它的批評,使我想問這群母親幾個問題:既然要當媽媽,那麼,「做一個好母親」必定與「善待自己」不能相容嗎?如果母愛的偉大變成可怕、可恨,「偉大的母愛」應該進入歷史的博物館成為古董嗎?如果還有「偉大的母愛」其物,在現代你們認為該有哪些內容呢?「母愛」沒有某些永存、普遍的內容嗎?

很抱歉,上面有很「嚴格」的批評,目的只在激勵「母職讀書會」這群天之驕媽,若以更寬宏的悲憫之心,必能對還在受苦的廣大母親提供更大、更真切的奉獻。

(五月十四日,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