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道德和情感
2003/05/12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版]
《時論廣場》不只是道德和情感
【黃長玲 陳明祺】
SARS疫情持續蔓延,連日來各界對於社區感染的憂慮,經由大理街的隔離消毒而得到證實。事實上,從SARS疫情出現到現在,整個防疫的方向是高度醫療化以及高度個人化的。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民間團體,近來都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說明SARS的症狀,並強調戴口罩和勤洗手的重要。然而,如果要真的達成防止疫情擴大的效果,防疫的論述及防疫工作的方向都應該加入「社會面」的思考。
這個從社會安全的觀點出發的防疫工作,是建立在「沒有社會安全就沒有個人安全」,「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想法上,所涉及的不只是道德和情感的論述,諸如社會各界應該發揮同胞愛,關心SARS感染者及居家隔離者等等。像防止疫病蔓延這種社會安全不只是建立在個人個別的作為上,而是建立在集體行動的基礎上。以居家隔離為例,連日來我們在媒體的報導中看到多起居家隔離者違反居家隔離規定的例子。政府依賴公權力所能做的事就是予以重罰,但是居家隔離者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協助與支援,居家隔離就很難成功。這不只是居家隔離者個人是否有遵守規定的意願的問題,而是他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使他能夠有效進行居家隔離。台灣社會不能只要求被隔離者面對警察憲兵和冰冷的電子監視設備,他們更需要的是綿密的社會支持和一個沒有歧視的溫暖環境。在這樣的情形下,政府固然有資源調度及建立支援體系的責任,社會的自我組織能力也是關鍵。
所謂的社區防疫不只是醫療的概念,而是主張要做好防疫的工作一定要把社區動員起來,同時社區的範疇也不侷限於傳統認識上空間接近的鄰里社區,它更是一個包括親戚朋友、慈善組織或社區社運團體的社會網絡的及心理的概念。它的重點不只是人人將居家環境消毒而已,而是在自己所身處的社會網絡中扮演一個組織者,動員者或參與者的角色,主動參與社會安全的建立。要知道,每做好一個隔離的工作就意味著更少的人需要被隔離,我們也將因為疫情得以被有效控制而更安全。
在這樣的思考下有許多具體可作的事情,例如心理和社會工作專業團體和科系可以設立專線提供諮商服務;志工團體或零售業者可以提供各類生活代購和報稅等代辦工作;教育改革團體也可以提供被隔離兒童居家學習課程設計、遊戲開發及書本錄影帶錄影機,讓兒童能夠順利渡過隔離期的無聊;而企業和各類慈善團體可以發動捐款提供中低收入者居家隔離生活補貼,增加被隔離者做好隔離工作的資源及誘因。
社會安全的概念在SARS疫情下也涉及我們對醫療資源的思考。醫療資源是有限的,患者是否能夠康復除了個人免疫能力的差異外,醫療資源是否足夠有很密切的關聯。如果防疫工作做得不好,導致SARS患者持續增加,那麼我們就會面臨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這裡的醫療資源當然不只包括硬體資源如免疫球蛋白或隔離病房的數目而已,還包括有能力照顧SARS病患的醫療人員的人數及其經驗。同樣的,如果醫療人員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和鼓勵,那麼類似和平醫院醫護人員多人請辭的情形可能很快也會在其他地區出現,這也會造成醫療資源不足。在醫療資源不足的情形下,整個社會所面臨的SARS風險也相對提高。
SARS疫情尚在擴延當中,無論防疫工作疏失的責任如何歸屬,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和平醫院的集體感染爆發之前,整個台灣社會對自身可能受到SARS衝擊毫無任何心理或體制上的準備,而現在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需參與社會安全體制的建立的時刻。
〈作者黃長玲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明祺為台北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