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研討會

|年會主題|教室中的女性主義:跨域、交織、教育學

即日起至04/30,摘要投稿開放中 ➠ 點我報名

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正式生效,為台灣的教育場域奠定了性別平等的法制基礎。然而,二十一年後的今天,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穿著高跟鞋與高衩旗袍的「禮賓大使」,在大學校園和國家慶典仍繼續延續,將禮儀等於美貌,再製性別刻板印象;性別不當的玩笑仍能堂而皇之地成為名校校友的聚會主題,即使引爆眾怒,主辦單位也絲毫不見反省之意;當速食龍頭產業爆出有性騷擾事件處理不當爭議時,竟仍有大批年輕男學生「相揪」消費作為聲援。作為培育下一代性別平等觀念與日常實踐的核心場域,教室承載了巨大的社會責任。我們該如何利用女性主義的視角,檢視、改造並重塑這樣的教育環境,讓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性別正義的實踐?

面對這樣的處境,2025年女學會年度研討會以「教室中的女性主義:跨域、交織、教育學」為主題,聚焦於各式各樣女性主義觀點的教育議題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及挫敗,並從中發掘出改變的可能性。

女性主義觀點的教育行動雖然是多樣的,但都覺知和意識到個人的社會位置與其關連的個人脈絡性經驗。婦女和少數族群對於社會現實的觀點常被評判為較不具價值(如女人的實踐和經驗在歷史上被貶斥為地域性的),然而,並非這些觀點不具價值,而是握有定義權的宰制團體沒有經歷過被壓迫和被邊緣化的社會現實,所以不瞭解她者的知識建構過程,這樣的覺知會促使一個人承諾對於社會改革採取行動。女性主義教育學作為一種在校園中實踐性別正義的政治主張與教育信仰,需要的不僅是女性主義教學的實踐知識,更需要瞭解自己在所處機構的位置與處境、自己與組織的關係,以發展出切合環境現實的實踐路徑。

參與式學習、發展批判思考和多元觀點、 重視個人經驗和自信、發展政治/社會洞察與行動力是常見的女性主義教育學原則。關注女性的經驗、感覺、思想和行動;從分享經驗建立相互支持的意識,改變婦女(或其它弱勢族群)在知識生產與建構中缺席(或被迫缺席)的處境;從具體教學經驗出發,意識到教學實踐、知識與權力在結構與關係中之互動影響,解構與重構教室權威等,是女性主義教育學文獻中常被討論的核心概念。

女性主義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理論或論述的層次,必須結合實踐,落實理論與實作的來回辯證,發展女性主義教學的學問。將女性主義理論轉化成教學實際與實務,教師不只賦予教學技巧新的觀點,亦構思個人對於女性主義做為教學基礎的意義,將教室文化重新導向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一致,處理教育中抗拒改變的保守主義。

「女性主義的觀點和政治如何結合大學課室的教學?」是此研討會主題的初始提問,也是主要關懷。我們廣徵性別相關主題之研究論文,以及呼應年會主題之相關研究論文。

點我閱讀完整徵稿啟事與子題說明

|會議時間與地點|

日期|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地點|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

|重要時程一覽|

摘要截止日期|2025年4月30日(線上填單報名)
摘要錄取通知|2025年5月31日(以e-mail通知)
全文繳交期限|2025年8月15日(以e-mail繳交)
年會會議日期|2025年9月27日(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學學會

|合辦單位|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協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

聯絡我們

© 2022 Copyright - 台灣女性學學會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