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閱讀空間

女性閱讀空間
將她們的女性意識扎根台灣 婦研,如何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
顧燕翎

婦女研究在台灣是一九八○年代中期以後新興的學科。特別在最近兩、三年,隨著婦運的集結,女性意識的高漲,婦女研究不僅成為大學門牆之內的熱門課程,學院之外的各種研習會、研討會也都人氣鼎沸。研究台灣婦女處境和婦女政策的白皮書甚至出現了女學會版和婦工會版的雙包案。潮流如此,真是不搶搭便車也難,因此坊問的婦研類書籍最近大量應市。目前充斥市場的此類書刊大約有兩個特色,其一是倉促出書,無心顧及學術品質,或者生吞活剝外國理論和資料,其二是未能突破傳統學術區隔,雖以婦女或性別議題為研究主題,但理論背景、研究方法、甚至學術視野仍卡在傳統學域之內,從婦研的角度來看,過於偏窄浮泛,未能鞭辟入裏。 
最近女書店引進了一本英文書Jo Freeman主編的《女人:女性主義觀點》(Women : A Feminist perspective),恰好展示了女性主義觀點以及婦女研究的諸多理想如何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汗流浹背地啃完了幾本充塞流行學術術語和大堆統計圖表,文辭不甚通順、而立論分析不關痛癢的本地婦研鉅著後,讀這本《女人》,文辭清澈、說理透犀,一如Freeman本人一貫的寫作風格,頓時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振奮起來,唯一的遺憾是本書尚無中譯本。 

《女人》本身是美國婦運的產品,從一九六○年代末期開始編輯第一版,至今每一版都代表美國婦女研究新的里程碑。本書涵蓋了數個重要議題、身體、家庭、成長經驗、工作、社會控制、女性主義。其中社會控制綜合了宗教、文化、種族等面向。各版在出版之前都在婦研期刊上廣為徵求稿件,文章雖由不同作者撰寫,但因為經過仔細挑選、編排,所以同一主題之內的各篇甚能互相呼應、補充。例如在「婚姻與家庭」(In and Out of the Family)的主題之下,搜羅了婚姻的形貌在美國歷史文化中的延續與改變(包括不同階級與種族的研究)、約會與婚姻中的權力關係、婚姻關係與心理健康(不平等權力所造成的心理傷害)、婚姻中的親密與衝突(平等關係的諷刺)、母職、育兒等篇。女性主義者雖無一例外地追求兩性平等,但在討論親密與衝突時,作者並不諱言男女平等一方面增加了兩性溝通和了解的可能,而提高了親密程度;但也因為破壞了傳統男主女從的互動模式,使衝突難以用壓抑女性或女性自我壓抑的方式避免。在個人所能掌握的時間、精力、物質有限的情況下,「自由、平等」與「穩定、和諧」很遺憾地成為難以兼得的魚與熊掌。 

書中各篇文暈都就其主題做一歷史的關照,並將已有之相關研究加以消化、整理,而不是硬生生地將資料堆砌在一起,例如討論墮胎時,追溯各主要教派的墮胎觀的歷史演變,論及男性為何強暴時,引用了各面向的當代研究:強暴者通常並非人格異常,而是「正常」男人感覺需要以控制女人來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在有機可乘之下的行為;在面臨敵人感到膽怯,懷疑自己的男子氣概時,集體強暴女人的情境便成熟了;監獄強暴是異性戀而非同性戀行為,加害者在沒有女人的環境中,為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雙料的男人」,而將受害者「女性化」。由於兼顧歷史與當代研究,而且作者引用之資料都經主編詳加查證,所以閱讀此書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對各議題較整體性的了解,進使得本書為美國婦研教師樂於採用為教本。 

婦女研究之所以會發展成為獨立學門,其目的在於結合各領域的研究成果,拓廣和加深對女性、性別處境的了解,以建構新的社會關係。因此婦女研究學者在思想與理論層面互動的對象並不冑限於同一學術領域之內的一小撮「同行」。為了有效溝通,在語言的選用和句型結構上必然力求明白易讀,所以對於不常閱讀英文學術作品的讀者而言,此書的困難度屬於較低的。 

總之,《女人:女性主義觀點》是一本理想的婦女研究入門讀本,有助於建立對婦女議題全面的認知,和學習女性主義分析與思考模式。有興趣深究個別議題者尚可經由書中所列的豐富參考文獻,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1995-08-31/聯合報/42版/讀書人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