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聞或戲劇?

2004/11/02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版]
是新聞或戲劇?
【王儷靜、方念萱】

《蘋果日報》十月卅一日刊登一篇報導「每天看美女,男多活五年」,記者開宗明義說「國外研究發現,每天凝望漂亮女性幾分鐘,有助於男性健康長壽。這項針對二百名男性進行為期五年的觀察結論… 」,又說「新華網引述的該項研究原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人員說,男性彬彬有禮地凝視美麗的女性…」,最後,以「台安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表示…」的醫生證詞加強說服性。

無獨有偶的,許多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報導也複述了這個「科學研究」。第一次聽到這種「看美女可增進壽命長度」的論點,身為觀眾的我們深感「有趣」,覺得應好好研讀原典才是。於是,我們到報導中提及、引用的「新華網」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搜尋,想看看這篇醫學研究的原文是如何寫的。搜尋新華網的健康版(十月廿八日),發現其報導如下:「現代科學認為,每天凝望漂亮女性幾分鐘……我們相信,持之以恆,男性的平均壽命可以延長四至五年。」當中並沒有提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而且新華網的消息來源是《深圳週刊》。

翻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往回找到今年八月,也沒有發現這一篇研究,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醫學研究界的水準,應不會出現證據不足、過度推論、或混淆「相關」與「因果」的研究報告,但是,相關研究究竟在哪兒?

我們好奇的是,《蘋果日報》的記者究竟是如何得到這個消息?十一月一日一大早,我們打電話到《蘋果日報》詢問這篇研究報告的年份、卷數、和題目等出處資料,等了一天,除了記者表示要請示主管,沒有任何其他的回音。

這個報導的消息來源是哪裡?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裡「若有」這一篇研究報告,原文的研究脈絡、數據和解釋又是怎麼寫的?記者撰稿前,即或轉載報導,不是應先查證消息的屬實與否?若未經查證,又找專家權威背書,不是濫用科學知識操弄閱聽人知的權利嗎?

這個事件顯露了兩個應好好思考的面向,一是性別議題上的美貌迷思,一是新聞報導的查證與求真。

以和性別相關的議題處理來說,單就這個報導而言(科學研究的報導我們不得而知、遍尋不著),這報導複製父權體制裡美貌的宰制,並為「女為悅己者容」的單面向美貌迷思提供了所謂的「科學理論基礎」。「美女」如何界定?根據研究結果,所有的女子都被告誡應好好的打扮,以免妨礙「別人」健康?選美活動變成是一個有益男子身心健康的「半民健康運動」,參加選美的佳麗都是在做「善事」?令人好奇的是,女看男、男看男、女看女、甚至看一幅畫,也會有同樣的效果嗎?

什麼樣的研究立意要進行男看女的效果?我們很好奇,但是讀者依照新聞報導提供的資訊卻無法找到科學研究報告;我們必須究責新聞媒體。就新聞報導而言,新聞媒體組織呈現的資訊起碼應該有憑有據,但是有憑有據不僅僅是標示了語出何典就可以了事的了;即使是新聞媒體認為深具人情趣味的消息、效果上純為博君一粲,也應求真求全。翻查原典與多方查證的動作在媒體廣佈、傳散快速的現在固然使消息發佈必得放慢腳步,但是新聞總在報導事實,除了事實,一切免談。這則新聞提供讀者據以認定其為事實的部分應該是消息來源,也就是報導提及的具有學術聲望的學界期刊,但是我們往回追溯,得不到同樣的資訊。

就新聞報導資訊部分,如果真有此科學研究,科學研究令人為之一振的事實也不單單就是研究發現而已;研究動機、實驗條件、應用的限制等等都是讀者觀眾在詮釋研究發現時需要的資訊;新聞報導中沒這類資訊。如果新聞報導的消息來源語焉不詳,而摘錄的消息又為方便讀者觀眾應用、引伸而脫離了科學研究的脈絡,新聞報導固然發揮了戲劇效果,但也就不成其為新聞了。

男性為延年益壽而端看美女是否就真有新聞報導所言奇效,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看這樣的新聞報導,卻是真的難以心平氣和。(王儷靜 為屏東師院初教系助理教授,方念萱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