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神學

2005/09/09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版]
《觀念平台》美麗神學
【張君玫】

福婁拜說:「凡是美的,就是道德的。」把這句美學倫理的宣言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正是當代商機無限的美麗工業。有如福音般的傳播,散見各大購物頻道和平面廣告,以及彌漫在空氣中無所不在的訊息:不夠白,不夠瘦,不夠曲線窈窕,不夠有型有款。而這些美麗的審判,由其動員人心的能量看來,威力不亞於一則末世神學的啟示錄。

青春湧泉的傳說本身就是一個不老的傳奇,不僅造就了全球每年數千億的產值,投入驚人的科技研究,還建構了一套「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的消費倫理,以對美麗的消費來補償女人在家庭與職場的雙倍辛勞,一如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用華麗的激情來彌補平淡無味的婚姻。不同的是,現在的女人與其追求愛情,不如追求美麗,因為在當代消費倫理的脈絡下,「美麗」的意義被緊緊扣連到女性作為主體的內在價值。

美麗成為一種內在價值,聽來略顯沉重,卻深具日常生活的平實效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天下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不怎麼合邏輯的話變成了當代「婦容」格言,結合「女人要學會愛自己」的自我經營原則,把消極的補償心理轉化成積極的行動倫理。此一美麗的女性主體化過程,足以媲美英國學者保羅.威利斯在七○年代的經典之作《學習勞動》中所指出的,勞工階級出身的青少年在抵抗主流教育的文化實踐中複製了原先的階級位置。在此,文化的反抗確實是階級革命的替代品。

一罐新台幣五萬元的海洋拉娜精華霜被踢爆成本不到一百元。曾經傲人表示自己都用這種高檔面霜來護髮的社交名媛不免露出尷尬的表情。沒有買過也沒錢去買的女人則慶幸自己不曾花那個冤枉錢,做那個冤大頭,那種感覺有點像是垂涎一個豪門子弟,後來聽說原來他是一個大爛人,而且還是「假豪門」。

抗老美化的傳說推陳出新,不實廣告的踢爆層出不窮,業績卻不受影響。心靈導師賣能量水,台鹽賣膠原蛋白水,都和純水差不多。每一次名人代言瘦身廣告,沒多久就被檢舉有誇大不實之嫌。廠商只要繳了罰款,換個代言人,繼續撈一筆。或許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追求美麗與窈窕的消費者總是執迷不悟?只因為,美麗是道德的,更關鍵的是,美麗已然取代愛情,成為後現代科技氛圍中的救贖。

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人工美女」就是美麗神學的狂熱信徒,一個崛起中的新物種。台灣有號稱花費百萬整型的李庭,中國有第一人造美女郝路路。誠如北京的一個整型專家所言,這是一個美女「增值」的時代,更是一個科技引領時尚的時代。因此,既然你可以吃下科技的美容產品,抹上科技的化妝品,冒著毀容甚或死亡的風險躺在科技的手術刀下被切割琢磨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像巴斯卡的賭注,不放棄上帝存在的那百分之五十機率,當代美麗神學的日常實踐,買一罐面霜,就算只有五百元,也已經是出自一種對美麗的信仰。只是,千萬別忘了,這終究只是賭賭看,絕不保證神蹟必定出現,那麼,或許你就不至於變成孤注一擲的狂熱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