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團隊和媒體 都缺自省

執政團隊和媒體 都缺自省

游美惠 王儷靜

2008.05.19蘋果日報

    近日「五二○選美比賽」成為大家口耳相傳的「新聞」,因為其中一些「反教育」的意涵值得審視,新政府執政團隊以及相關學校,因此開始調整一些作法。舉例來說,《蘋果日報》5月15日報導台北市中山女高改變選擇五二○接待同學的方式,從原先的儀態美姿面試,改成書面審查,以有無違規紀錄、生活表現、英語能力與自我介紹為篩選標準。這個改變是來自於兩個外因:一為性別團體與婦女團體的投書,一是主辦單位表示不用特別在服裝上著墨。

女性也物化男性
    蕭辦公室的善意回應,顯示對於身體多元樣態的尊重。

但是,對於「少數」媒體這種二元對立的報導手段,也非常不以為然,國家慶典中不應讚揚特定穿著打扮的身體形貌(如穿旗袍與高跟鞋),透過選美選出五二○接待同學的這件事,性別團體和婦女團體從打破美貌迷思的角度提出建言。
我們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喜愛自己的身體,接納多元樣貌體態呈現的實存,但不幸的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卻又常常只用單一標準評判美醜,影響所及會讓女性竭盡心力追求特定的身體意象,卻忽略了自己之潛能無限,可以成就大事業。
 

   然而,在《蘋果日報》5月15日這則報導之後,馬上有一篇標題為「女性教條主義」之評論,認為「穿高跟鞋是物化女性」的說法是一種教條僵化的思想,現在不只男性物化女性,女性也物化男性,因此不用大驚小怪。
 

    我們對於這樣的論調,覺得匪夷所思。我們應該要知道,物化他人本身就是該被譴責的,男女互相物化對方,就可以將之視為沒什麼大不了的嗎?依據這種論調,是不是攻擊、謾罵、性騷擾等行為,只要男女雙方有來有往,一切就都一筆勾消?!我們一方面慶幸有權力的決策者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並能從善如流,一方面也希望藉由本文回應偏頗的媒體報導,以正視聽。

有人說,高跟鞋是女性踏入職場被要求的穿著,不必用狹窄觀點去否決,反而失去尊重和多元性。但是問題的重點在於為何女性可以如此被「要求」?我們都知道,接待同學的穿著是被「規定」要穿,而非「隨意」。

  教導批判性思考
    規定穿旗袍也有類似的問題,中山女高的校友應該都還記得當年學校如何諄諄教誨,教化我們喜愛自己身上穿的「白衣黑裙」的制服,結果現在這制服竟然不能登上總統就職大典的殿堂!
 

也許有人會說「不穿旗袍,難道要穿得很邋遢?」,「不找美女,難道要找醜女?」,「華人文化就是如此,接待一事不要泛政治化」,這種膚淺的反問並不能促進國宴和就職大典的性別平等意涵,我們應該要質疑:為什麼要找年輕女性、要求特定穿著、表現一定的姿態?
 

   更嚴重的是,「這是妳自己的選擇」的個人主義式說法將責任推回每個女性,一方面說「我又沒有要妳穿高跟鞋」,一方面卻又透過各種論述說服女生「穿高跟鞋可以顯示女性美」,這不是很矛盾嗎?我們希望學校教育能教導學生批判性的思考,破解這種論調的迷障。
 

    我們也願相信五二○之後,未來的執政團隊不會以這種個人主義式的觀點來執政,更希望媒體從業者能更加強結構面的思維觀點,罵人「教條」之前先作深度的自我省思,不要讓「老套」的女體形象一再複製,如此台灣社會才能逐漸「向上提升」。

游美惠為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長,王儷靜為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