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之間

2004/04/23 – [ 中國時報/Family/D8版] 

【兩性之間】 何不跳脫「性別」框框? 甚麼是性別框框呢?請拿出一張紙,

先在紙上畫一個框框, 然後想想「我們會說甚麼,來告訴一位13歲的男生要像個男人?」 

【畢恆達(台大城鄉所教授)】

  人一出生似乎就因著天生的生理性別而有了不同的名字、玩具、衣服、遊戲與人際互動。設想一位媽媽可能對著爬到樹上的女兒說:「妹妹,這樣很危險,小心摔下來。」但是卻可能對著爬到樹上的兒子說:「哇,弟弟好厲害喔,爬得那麼高。」這種對應著生理性別的行為規範,讓我們身陷於「性別框框」(gender box)而不自覺。 

  甚麼是性別框框呢?請拿出一張紙,先在紙上畫一個框框,然後想想「我們會說甚麼,來告訴一位13歲的男生要像個男人?」然後把這些話寫在框框裡面。 

  我們可能會想到強壯、不能哭、競爭、領導、果斷、衝動、冒險、好強、外向、積極、有自信、說話大聲、解決問題、不求人、權力、高社經地位、養家活口、不能害怕、不能像女人、好色的等等。 

  這些像個男人的要件,大致上可以歸納成為五點:1.強壯、膽大、勇敢。2.社經上的成功與自足。3.(異性戀)性的活躍。4.不情緒化 (男孩別哭)。5.享有特權。接著我們可以想想看,如果男人要符合這五個要件的話,它們分別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男人如果過度強調強壯、膽大與勇敢,結果可能造成身體上的危險,例如不綁安全帶、酗酒駕車、進行各種危險動作、施展暴力行為,乃至於自殺。強調社經上的成功,導致男人過度競爭,缺乏安全感,永遠感到不足;而某一方面的不足,又使得男人必須在其他方面加強展現,結果可能導致暴力行為的增加。性的過度活躍可能帶來性病,甚至性侵害行為。不能表達情感,又讓男人的心理抑鬱成疾,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也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而男人的各種特權則造成了社會的性別不平等。 

  反過來問,如果一個男生的行為特質沒有落在上述的性別框框中,也就是他可能內向、愛哭、優柔寡斷、瘦弱、不談論女人,別人會怎麼對待他呢?最常見的反應,恐怕是取笑他娘娘腔、懦弱、膽小、沒用,懷疑他可能是同性戀,排擠他、將他邊緣化,甚至施加暴力以教訓他。 

  可是要像個男人的性別框框真的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嗎?假設你有一個兒子,你會希望他有哪些並不在這個性別框框裡面的特質呢?你是否會希望他有愛心、體貼、會照顧人、充滿感情呢?經過這一連串的演練與反思,凸顯了我們認為的理想男人是多麼的可笑、具有缺陷,而不堪一擊。 

  看起來,其實每個男人都不可能是理想男人,也不一定想當理想男人,那我們何不一起來跳脫這個性別框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