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成功的兩性共治

2007/06/03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9版] 

尚未成功的兩性共治 

【楊婉瑩】

  二○○○總統大選,陳水扁選擇呂秀蓮作為競選搭檔,高舉「兩性共治」的新政治價值,選後的台灣出現了憲政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然而,在陳呂任期屆滿七年的時刻,呂秀蓮直指民進黨的兩性共治是失敗的經驗。為什麼站在象徵最高政治權力位置上的女人,卻會發出這麼無力的喟嘆?這樣刺耳的聲音,對於民進黨執政在兩性共治上的表現,究竟是否公允? 

  打開民進黨政府在兩性共治的成績單,我們可以發現,貫穿民進黨執政的核心性別工程,乃是一九九五年聯合國婦女行動宣言中所提出的「性別主流化」,也就是在政府政策由規劃擬定到推動評估的過程中,融入性別平等的觀點。這樣的工程,首先,以行政部門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作為推動改造的支點,肯認民間婦女團體在委員會的代表與參與,同時在行政院各部會底下設置了性別平等小組,以及廣設部會的性別聯絡人,這些發展為行政部門的性別改造鋪設了工程鷹架。 

  其次,在這些制度性架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性別觀點對於國家公共資源的分配重新進行評估,包括提出年度性別統計、進行性別預算分析、以及政策的性別影響評估。這一系列性別主流化的推展,超越了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代零碎而消極的婦女政策思惟,這些確實都是民主進步黨執政以來,最能凸顯其進步性價值的性別平等的政績。 

  然而,呂秀蓮沈痛的批判,卻正點出了民進黨內部反挫的可能。最明顯的跡象,莫過於近日來民進黨紛紛擾擾的總統與立委提名初選。就女性參政的角度來看,呂秀蓮對初選遊戲規則(排藍民調以及黨員投票)的決定過程以及本身的公平性屢屢提出抗議;而在不分區政黨名單的部分,所謂主席指定四席,原意在保障弱勢族群或團體,因為在目前民進黨人頭黨員縱橫且排除性的初選遊戲規則中,弱勢團體毫無希望,需要政黨另行提名才能救濟制度性不公的問題。而民進黨這次在弱勢團體的提名上,卻陷入協調黨內勢力山頭的困境,儘管多個民間婦女團體共同連署推薦過去真正積極為婦女權益代言的黃淑英,民進黨中央迄今仍無回應。 

  民進黨在二任立委的不分區代表中尚能推出少數族群(原住民與客家)、婦女、勞工、身障等團體的代表,而這些立委在這一任內積極推動相關議題與法案,其可責性與代表性也受到相關民間團體的肯定,然而在這次的初選過程中,這些政治弱勢的立委們卻感受到被邊緣化的無力感。 

  在與女性選民的焦點座談研究中,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方面女性選民認知到民進黨在政府部門任用女性首長的數目確實增加了,在性別議題上有象徵性地突破;另一方面,女性選民卻也懷疑民進黨在決策文化上,並未真正尊重女性政治人物。因而,我們目睹了一個看似詭異的現象,民進黨對政府部門的改造似乎走在對其政黨內部文化的改造之前。民進黨政府對性別平等價值的推動方式由外而內,由形式象徵性代表到真正內化落實該價值猶有一段距離,而黨員初選爭議性的選舉,正點出民進黨在多元代表以及婦女參政的議題上仍須努力。 

  (作者為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政大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