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邀會員參與座談會–病理化童年與男孩研究:反思ADHD與藥物濫用的處遇模式

病理化童年與男孩研究:反思ADHD與藥物濫用的處遇模式

 

  為什麼國小與幼兒園教師常常透過簡易的指標懷疑學童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亞斯伯格症,於是要求家長需要帶學童接受相關的診斷與用藥,除醫療途徑外,是否有其他的做法嗎?本座談會希望從多元的角度重新思考怎樣的兒童行為叫過動症?如何定義過動症?並從文化研究的角度賦予行為新的意義。因此,邀請醫師與特教老師說明現實中決定孩子哪些行為屬於過動的診斷流程,以及其中涉及價值判斷的機制。另外,探討在西方的文化中,常態/偏差的童年與教養的概念如何變遷,即兒童的單純與複雜。最後,反思文化與疾病的建構,常態/偏差的童年與教養之概念如何因文化不同而異。

 

時間:20160515(週日)10:10-12:10

地點: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二會議室

 

主持人:張盈堃教授

引言人

李佳燕醫師(高雄傳家診所醫師)—醫療,助人與其他省思       

張銘庭教師(新北特教資源中心教師)– 注意力「缺陷」了嗎?

楊巧玲教授(高師大教育系) 兒童的單純與複雜

張盈堃教授(政大幼教所)—權力的建構與反思文化與疾病

與談人:宋文里教授(清大社會所、輔大心理系退休教授)

 

本座談會也是台灣女性學學會系列活動之一,主要延續2015年男孩社會學讀書會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