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選美,停了吧!

2006/04/03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版]
校園選美,停了吧!
【楊芳枝】

有鑑於愈來愈多的大專院校校方與美貌產業合作舉辦校園美女型男選拔,而成為名牌消費與美貌產業與文化的推手;教育部性別教育平等委員會通過,未來各級學校舉辦此類活動前,要經由各校性平會討論是否合宜。本人支持教育部此項進步的決策,並呼籲大專院校停止舉辦此類不當渲染美貌價值、強化單一標準的選美活動,終止造成崇尚名牌消費、與商品掛鉤的產學合作。

去年有不少的大專院校,包括淡江、華梵大學、台藝大、醒吾技術學院等等與自由時報及不同的品牌單位(包括Nike, New Balance,E stee Lauder等等)、模特兒經紀公司合辦美女、型男選拔賽。主辦的各大學認為選美活動的目的是「讓年輕學生有一個敢秀自己的園地」,並且可讓學生「回復以往的活力」。同時,在學校推動下,也有一些學生認為這類活動可以增進自信,讓他們有一個展現外貌的舞台。於是,在校長、學務長、生活輔導長的帶領下,學生和家長一起出動,許多學生也自動「放假加油」,為學校創造出充滿活力/利的嘉年華氣氛。

很明顯的,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與名牌時尚、美容、模特兒公司等商業掛勾,替這些商品打開年輕人的市場,學校也可在媒體所渲染的嘉年華會氣氛下提昇知名度。這些美女型男,穿著名牌公司所提供的服裝,展演不同的造型,在減肥公司的號召下,努力嚴格管理身材飲食,並且在專業模特兒的訓練下,利用眼神和肢體動作展現自信,希望有機會飛上枝頭變成林志玲、鄭元暢等鳳凰,或退而求其次,獲得免費美容保養品與自信心的肯定。

對於這樣的「產學合作」,我本人給予嚴厲的譴責。此種以選美為名,實則促銷名牌的活動將造成校園商業化;選美活動透過篩選決定了只有複製主流標準美才能獲勝的機制,不但再次強調美貌價值的神話,更藉由媒體的渲染鼓勵大眾為達成美的標準而進行各種修身變臉消費。此外也鞏固商業機制所創造出來單一美的標準,違背進步社會所強調的多元文化價值,同時也與社會大眾所賦予大學「傳道、授業、解惑」、或學術專業訓練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而與消費品牌合作舉辦的產學合作活動,更造成學校配合商業機制,變相的成為倡導購買各式高價商品以獲取虛幻自我價值實現的推手。教育部性平會所通過的法案,是要各級學校在舉辦選美活動時,有一個討論選美意義與目的的機制與空間,避免大學替名牌商品與美貌文化和美貌經濟做嫁。

這些選美活動雖然在表面上強調多元美,可是這些多元指的是時尚的多元,本質上,美的標準還是遵循著傳統男女有別、男陽剛、女纖細的二元化標準。評審所設置的獎項(包括魔鬼曲線獎、腰臀搖擺獎或最佳骨架獎)都在在強調男性的肌肉、身體語言的陽剛展現,以及女性的纖腰與前凸後翹。雖然評審強調自信即是美,可是評審的最終標準還是看身材與臉蛋。這種父權制度所依賴的男女性別差異與歧視所建構出來的「標準美」,乃是獨尊以特定外貌為唯一認同機制的「單一自我」。

我同意並肯定大學做為「自我展現」的場域,但此場域必須是開放多元,且顧及性別平等的。當美容時尚所提倡的標準美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時,大學有義務提供青少年/女不同的自我認同的資源,讓每一個有不同能力的年輕人,不管他們是胖的、瘦的、非主流身材比例的、或是買不起名牌時尚的人都能驕傲地展現自我,受到尊重。

選美活動在商業機制操作及學校支持下,以多元進步的名義包裝,意欲讓學生以此來展現「自我」,這是大學教育的失敗,該嚴厲檢討反省。大學除提供學生專業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而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包含反省現在社會一些不公義、不符合進步價值的現象與趨勢,而不是一味地向主流價值觀靠齊。(作者為東華大學英美系副教授,女學會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