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舉體型歧視 應成立支持團體

2002/11/22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1-7)/15版] 

糾舉體型歧視 應成立支持團體 

【張錦華/北市(大學教師)】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組織「減重糾察隊」,在校園中圍堵較大體型 (本文將不採用隱含歧視意涵的肥胖一辭)同學,引起社會強烈反彈;還好,實踐大學從善如流,隔天即表示公開道歉,希望同學停止這個「糾察」活動,但表示會繼續提供減重「諮商」服務。 

  本文要質疑的就是:從該系推出「糾察隊」的作法來看,其對「肥胖」的了解恐怕僅限於「身體」層面,卻嚴重缺乏「文化」層面的認識,其所提供的「諮商」服務很可能淪為另一種型式的體型壓迫。 

  當前社會對於較大體型者的認知與態度,表面上好像是出自關切「肥胖」的健康問題,但往往隱含了嚴重的歧視問題。我們會不會去「糾舉」身體瘦弱者,要他/她們重視健康和營養呢?會不會去「糾舉」近視眼,要他們多做眼睛運動呢?如果我們覺得後兩者簡直荒謬可笑,同樣的,我們憑什麼可以去「糾舉」較大體型者呢? 

  台灣社會自從一九九四年瘦身廣告大量推出後,許多廣告內容肆無忌憚地標舉瘦/塑身的單一體型標準,誇張不實引人錯誤地強調瘦/塑身的快速療效,甚至粗暴惡劣地貶抑較大體型者,已經造成了一種瘦身暴力文化壓迫。例如,衛生署的廣告將較大體型者負面化為「麵龜族」,政府或企業要減薪或裁員就美其名「瘦身」,似乎只要是掛名「瘦身」,就是美麗健康又流行,只要是肥胖就是醜陋懶惰和病態。在這種瘦身暴力氛圍下,於是學校組成了「糾舉」團體,卻全然未警覺到自己成為暴力文化的壓迫者。 

  研究顯示:中學女生中有近四分之一者在進行各式「減肥」活動,包括節食和催吐,而這其中又有四分之一者已出現精神官能症,包括焦慮失眠、頭疼,飲食失序等。而較大體型者所受的傷害,恐怕來自社會心理的層面更多過身體的層面。因此,我們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減重諮詢」服務,而是較大體型的支持團體,教育社會如何尊重不同體型,並發起糾舉「體型歧視」的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