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靈魂

2005/07/01 –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5版] 

《觀念平台》守護靈魂 

【張君玫】

  佛洛依德在一個病人想起幼年遭受父親性侵害的情景之後,提出了一個新的座右銘:「可憐的孩子,他們究竟對你做了什麼?」我們只要看看社會新聞或稍微研究一下人類的性歷史,就會發現,這句座右銘早已不斷播放。 

  三年前,美國波士頓教會爆發了天主教性侵醜聞,並延燒到全美的教會。神父性侵兒童已經令人髮指,更可怕的是背後的制度性默許。當教會的上層接獲檢舉,通常的作法是換教區。於是,一個惡神父在三十年間巡迴各地性侵了一百三十幾名兒童。整個教會的共犯結構夾帶著心靈信仰的集權,竟是如何牢不可破。這些神父往往深受教徒的信任,請到家中作客,就在孩子們自己的家裡對他們性侵害,一名受害者回憶說,「這是對靈魂的強姦。」 

  美其名為「戀童」,加以病理化,或是以文化主義的論述來主張少男和年長男人之間的性關係乃是古羅馬人、新幾內亞人或其他某些「人」的「文化」,都忽略了其中的權力施為。與其說那是什麼「戀」,很可能更近似於奴婢對老爺的性服務,孩子對大人的依賴,一種不平等關係的性支配。 

  「戀童症」(pedophilia)雖然用了希臘的字根,卻是道地的現代貨,維也納的心理醫生理查德.克拉夫特─埃賓在一八九六年發明了這個詞。文化主義的論述則系出殖民主義,種種據稱引自古文化、異文化甚或動物界的例子往往只是被用來佐證現代個人主義的選擇權論述─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性對象的權利。問題是,被選擇者的權利呢?答案是,他如果沒有權力,就不會有權利。 

  沒有其他動物比人類更懂得如何剝削他們的幼者,經濟上如此,情緒上如此,性方面也如此。公獅王頂多一口氣把幼獅吃了,逼喪子的母獅再度發情,以便繁衍自私的基因,有些男人卻把幼童當成逞慾凌虐的對象,某些可悲的女人則把孩子當成交換的籌碼,複製男人對女人的交換。人類總是喜歡想像自己夠文明,佛洛依德也不例外,因此他寧願想像病人的回憶只是一種伊底帕斯情結的性幻想,那從未發生過。 

  但它確實一再發生。而且最常見的施暴者是老師、神父、父親、繼父、母親的同居人、保母的同居人、家中長輩或熟人,孩子們最信任或理應不必懷疑的大人。在受到性剝削的同時,孩子們的信任也徹底被背叛。而當他們鼓起勇氣說出來,卻往往遭受大人的責難,他們因此比我們更清楚大人之間的權力共謀。 

  最近爆發的民進黨汐止市黨部主委蔡茂雄性侵案就是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蔡利用黨部的辦公室來誘拐、虐待、餵毒、鞭打並性侵多名國中男生,其中一名男生的父親之前還拜託蔡照顧兒子,可見對他的信任,而蔡的鄰居、同事,甚至他的黨內同志紛紛表示對蔡的行為「早有耳聞」,甚至說「傳了好幾年」。 

  於是,有人投書問道:這些大人早知道為什麼不報案處理?另一篇投書問道: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懂得求救?或許,第一個問題已經回答了第二個。因為,唯有少給大人一點暴力與漠視的選擇,才能多給孩子一點自保與反擊的權力,包括靈魂的守護。